有人以玫瑰寄情,有人以书信达意,而在华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里,一位八旬老人用沾着晨露的荠荠菜,为医患关系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华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田丹丹作为这段故事的主角之一,说她每当看到护士站墙面悬挂的那面金红相间的锦旗,记忆总会溯流回那个惊心动魄的晚上。
去年11月份的一个晚上,在监护仪警报声中,安叔的老伴被推进抢救室,因急诊胸痛伴高度呼吸困难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急性左心衰竭,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建立静脉通路、调整呼吸支持、精准药物滴定…… 通过有条不紊的治疗,约30分钟后患者高度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可一口气说完一整句话。
“您看这根血管就像家里的暖气管道,时间久了以后会出现水垢,可能就会堵塞管道。”次日查房时,田大夫举着心脏模型蹲在安叔面前说道。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过模型,忽然抬头:“医生,你这说的比地里的田垄还明白。”后来才知道,安叔远在苏州的儿子通过电话也全程参与了这场特殊的“说明会”。这种“可视化+场景化”的沟通方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前不久,安先生因高血压再次入院,还是田大夫医治。有一天下午,安叔郑重地提出想认田大夫做干女儿。他说,第一次看到田大夫就感觉很亲切,相处过程中觉得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也说他女儿做饭很好吃,让田大夫有空一定要过去吃饭。安叔全程竖起大拇指,当时连诊室里的绿萝都能感受到他对田大夫的认可,在春风中蓬勃生长。
后来,他病情好转出院。没两天,安叔抱着塑料袋等在心血管内科诊室门口,裤脚还沾着田里的泥土。“这是今早现割的荠荠菜,包饺子要配土鸡蛋才香。”老人执意要看着田大夫收下这份心意。
又过了两天,安叔又送来了一面锦旗,再次表达对华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认可。如今正悬挂在护士站,丝线里不仅绣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赞语,更编织着现代医学的温度密码。当心血管内科推行“病情告知标准化流程”时,大家总会想起安叔对着心脏模型恍然大悟的眼神。而患者满意度攀升至98.6%的数值背后,是无数个蹲下身来对话的温暖场景。
田大夫说,炎炎夏日,每当路过护士站,看到这面锦旗,都会感觉如春风拂面,仿佛闻到了沾着晨露的荠荠菜香味。她会永远记得这份遇见。因为这使她意识到,有时治愈之外,那些蹲下来的倾听、沾着泥土的心意、跨越年龄的信任,才是医者最温暖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