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我院安静的手术室里,一场特殊的守护正在进行。一位严重营养不良、失智且失明的老人,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与麻醉医生专注的目光共同构成无声的保障——没有恐惧的挣扎,也没有混乱的哭喊。我院麻醉科团队以精湛技术为这位“三重脆弱”的患者精心实施了静脉全身麻醉,不仅确保了眼科手术的顺利实施,更在术后将他平安送回病房,用专业与温度点亮了患者模糊视界中的希望微光。
一、挑战重重:当脆弱生命遭遇手术考验
此次接受眼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情况极为特殊:长期卧床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机能基础薄弱,药物代谢与耐受性面临严峻挑战。失智使其无法理解配合手术过程,常规沟通安抚完全失效;双目失明更剥夺了其感知环境变化的视觉途径。面对“无法沟通、无法配合、基础脆弱”的三重困境,常规麻醉护理管理风险陡增。既要确保患者术中绝对安静不动,为眼科手术提供必需的稳定操作平台,又要最大限度规避麻醉本身对脆弱生理的巨大冲击,每一步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谨慎行走。
二、精密护航:量身定制麻醉方案
麻醉科团队面对高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术前对患者进行了极其详尽的状态评估,综合考量其低体重、潜在心肺功能储备不足及沟通障碍等多重因素,最终决定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在“精准化与个体化”。
精密给药:选用代谢相对迅速、对循环干扰较小的静脉麻醉药物,通过精确计算与缓慢滴定给药方式,如同在风暴中谨慎调整航向,力求以最小有效剂量达到理想的镇静、镇痛及遗忘效果,避免药物过量对衰弱机体造成额外负担。
全程守护: 整个手术过程中,我院麻醉科主任李俊伟和医生刘晓玮化身患者生命的“隐形守护者”,寸步不离。持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关键生命体征,监测仪屏幕上的每一条波形都被赋予格外的关注。医生凭借丰富经验与敏锐判断,根据瞬息万变的监测数据即时微调药物输注速率与种类,确保麻醉深度始终处于手术所需与患者安全承受的“黄金平衡点”。巡回护士术前妥善安置患者体位,为这位“特殊”手术患者的安全做好保障。
人文关怀:尽管患者无法言语交流,整个手术团队在每一步操作前仍坚持轻声告知,我院眼科主任郭小博更是以精湛的技术在数分钟内完成了所有手术步骤,以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坚定的支持与抚慰,将人文关怀融入冰冷的医疗器械之间。
这例高危患者的成功麻醉管理,是我院麻醉科攻坚克难能力的有力证明。它深刻表明,即使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基层环境,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负责的态度、精准的操作技术以及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我院医疗团队完全有能力为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麻醉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