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铁路医院这些细节,被患者悄悄点赞了

“现在铁路医院的服务是真到位,我家娃去打疫苗,护士蹲下来哄了半天,一点不耐烦都没有。”

“下了国道那辆免费摆渡车,师傅现在站在公交站牌招呼上摆渡车,比自家亲戚还热情。”

“还有患者服务部那个‘优优’,定期回访不说,微信上问病情秒回,太方便了。”

“就冲这态度,看病咱就认这儿。”

  ......

今早,我院一位影像科医生在公交车上偶然听见了这样一段温馨的对话。这段无意间听来的闲聊,像一缕暖阳照进了铁医人心里。其实,这些被市民念叨的“好服务”,早已是铁路医院日常里的寻常片段。

一、针尖上的温柔,藏在对孩子的耐心里

儿童预防接种大厅大概是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考验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细心与耐心。在这里,护士们早就练出了“哄娃绝技”——打针前会掏出提前准备的卡通贴纸,用儿歌转移孩子注意力;遇到特别抗拒的小家伙,会蹲下来和他们平视,轻声说“咱们试试像小勇士一样好不好”;打完针还会变出一颗水果糖,笑着夸一句“你真棒”。

 儿保科护士王婷说:“孩子怕打针是本能,我们多一分耐心,家长就少一分焦虑。有时候只是多花两分钟哄哄,孩子的哭声就变成了笑声,值!”

4

5

二、车轮上的暖意,延伸在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师傅,去铁路医院吗?免费上车喽!”

每天清晨到傍晚,国道旁的摆渡车点总会响起这样热情的招呼声。这辆穿梭于国道与医院之间的免费摆渡车,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专门开通的。

司机师傅说:“不少老人坐车到国道边就犯愁,行动不便走上坡路太费劲。我多招呼一声,他们就能少走点路。有回一位大娘说‘这车比自家孩子想得都周到’,听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从公交站点到医院大门不过两百米,摆渡车却像一座桥,让就医之路少了奔波,多了暖意。

c93876d72dca0ea1559e9e77f41e6800

d313babb31b3b7a155797f217a4729d4

三、屏幕后的守护,让健康咨询触手可及

“优优,我家老人这两天血压有点波动,药需要调整吗?”

“优优,孩子打完疫苗有点低烧,正常吗?”

  ......

在铁路医院患者服务部,“优优”的微信对话框总是热闹的。作为医患服务专员,“优优”会定期给出院患者发去问候,记录恢复情况;遇到患者在微信上咨询病情,无论早晚总能及时回复,从用药指导到复查提醒,事无巨细。

有位慢性病患者说:“以前看完病回家总犯嘀咕,现在有‘优优’在微信上随时解答,不用跑医院也能问清楚,心里踏实多了。”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延伸,让医患沟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

2

四、服务里的初心,藏在每个细节的打磨中

其实,市民感受到的“服务好”,背后是我院每一位职工无数次对细节的琢磨。门诊大厅里的导医台,能帮患者解决从挂号到取药的各种疑问;会主动接过老人手里的检查单,陪着他们找科室;就连走廊里的指引牌,都特意放大了字体,方便视力不好的患者看清。

就像那位在公交车上称赞医院的市民说的:“看病图个舒心,这里的人说话客气、做事麻利,哪怕等久一点,心里也不堵得慌。

BC2A6647

BC2A6649

这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暖,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当患者的认可从诊室传到街头,从医院门口飘进公交车里,我们知道,所有的用心都在被看见、被记住。铁路医院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每一份来自患者的肯定,都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